投稿邮箱:snedunews@163.com | 人员查询 | RSS地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程中的创设问题略见

  陕西教育信息网讯(通讯员:陈万勇)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指学习是因为思考才能有所收获,而思考又起源于疑问;如果没有疑问,也就没有思考;而没有思考,也就无所谓学习。而在数学问题教学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又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模式,若使用得法,将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虑才能产生认知冲突,也才能激发求知者的认知需求。故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的设置一些典型的疑虑及问题,让学生带着疑虑问题探讨,不放空挡跑空车,让疑问的压力变成思维的动力,让求知的好奇心推动思维车轮向纵深发展。例如,我在教学新课程四年级上册数学“国土面积”中的数据改写时,就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在一定背景下进行:先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有些大数读写确实很不方便,然后让他们思考如何书写才能够避免这样的麻烦,进而努力寻求改写的方法,从而体会到改写所带来的便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不断设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断地“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再产生疑问……”在如此循环往复中不断产生“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似乎已经知道,但实际还不够清楚”的意境,让学生随着教师在不断的问题产生与解决的求知心境尝试中主动积极参与探索、学习、研究,进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使单调的课堂气氛因争执、讨论、辩论而变得生动活泼,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汉代王符在《潜夫论·叙录》中提到“博学多识,疑则思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怀疑是无限的探求”;充分说明“思”与“学”、“思”与“疑”的辩证关系:“思”是“学”的原因,是“学”的动力,而“疑”又是“思”的根据;“思”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宋代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更加体现了“疑”与“思”的辩证关系,有了疑才会有思,而有思才会使有疑者变无疑。只有好的疑问,才能有好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也是现代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激疑、释疑都是为了思。释疑以求思,激疑以诱思。思考是艺术,怀疑是态度;思考让人更智慧,怀疑让人更严谨。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才能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多创疑设问,教会学生多思、养成勤思、善思、妙思的好习惯。“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这才是授业解惑之道。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友情链接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产品服务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