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nedunews@163.com | 人员查询 | RSS地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第二届全国新时代高效课堂发展趋势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2101201347113933.jpg

高效课堂作为深化基础教育“课堂革命”的主要路径和教学改革的基层实践经验,越来越成为一线课改人的共识。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效课堂如何发展?课改未来趋势如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20年的前夕,由中国教师报、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西安市莲湖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新时代高效课堂发展趋势研讨会在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召开,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巡视员席建中、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纲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课改区域主政者、学校管理者、教科研和师范院校研究者,以及信息化企业和教育媒体代表,齐聚西安,围桌对话,开展了一场高端、高效、高质量的课堂发展趋势研讨活动。

 202101201348062710.jpg


新时代更需建设新课堂
作为东道主,西安市莲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毅在研讨会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近年来莲湖区在教育方面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高质量完成西安市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情况。雷振海高度肯定高效课堂研究者、实践者在落实新课改理念、立德树人目标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从国家大政方针及相关要求等方面提出高效课堂发展趋势需要研究的问题,强调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雷振海表示,如何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课堂是关键所在,因此这次研讨会着重研究眼下高效课堂的问题,同时对高效课堂的发展趋势,如何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丰富我们的高效课堂理论和高效课堂的实践操作活动,进一步引领全国的教学改革,是举办这次研讨会的目的。
席建中、王彬武分别以《新时代必须是新课堂》《评价改革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变革》为题,从新时代对教师、学生培养的要求,以及教育评价的角度深入做了主题引领。席建中强调,“新时代必须是新课堂”,通过建设新课堂才能更好地培育时代新人。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认同。
据悉,研讨会前一天,庆安初级中学举办了开放日活动。来自西安以及深圳等地慕名而来的众多校长教师深入学校高效课堂现场学习体验,同时观摩了课改背景下的班会展示,聆听了班级管理论坛上班主任代表的发言,为此次趋势研讨会预热。
 202101201348211004.jpg
学术研讨变身高效课堂
新时代高效课堂应该有怎样的新形象?课改路上遇到的难点问题如何突破?走向未来的高效课堂如何建设?与以往学术研讨活动不同,研究高效课堂的会议同样以高效课堂的形态进行,将全天会议变成一堂专业的大课,不管是各级领导还是一线专家,全部以学员身份分成管理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四个大组,通过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团队展示、思想碰撞、总结反馈的形式围绕高效课堂趋势研讨,进而形成团队成果,选派代表向大会展示。
整个过程中,设置特约观察员,分组点拨并作关键“价值”引领,最终形成会议成果。大家总结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探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希望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来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纲、河南省范县教育局局长黄守月、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柞水县教体局局长傅先亮等人组成的管理组围绕区域课改趋势进行研讨交流。其中,黄守月带领范县推进“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实现区域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核心的系统化建设。殷刚则以《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构建与区域性推进研究》为题分享道,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培养思维的最好场所是课堂。思维能力在以数字资源支持的知识转化过程中得到提升,思维的情感也在数字化学习情境中得到发展,实现轻松愉悦的高效学习,这就是罗湖区的数字化“思乐课堂”。他认为面向未来要利用现代数字化手段,以学生有兴趣高效的学习为目的,寓教于乐、因材施教,让学生易学、乐学、好学是现代课堂的核心。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教授衣新发、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房超平、陕西省宜川中学校长强新霞、陕西省大荔县高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孙铁龙、山东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崔其同、北京实验学校副校长李银乐、江苏盐城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孙刘华、江苏明善教育集团总校长李忠善、陕西省合阳县教研室副主任雷晓林等分别从课堂实践出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与会者普遍认为,高效课堂不仅指向高效率,更应该是高效率、高效益与高效果的统一;高效课堂必须与信息化相结合,借助技术工具实现新的进步;高效课堂要逐步走向深度、走向整体、走向系统;建设高效课堂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
 202101201349157408.jpg
未来课改呈现三大趋势
基于当下课改中的问题与瓶颈,结合课改专家的研讨与碰撞,最终形成研讨会的“共识”,同步发布了未来课改三大趋势。
一是基于“课堂革命”走向“育人革命”。当前,一些课改学校的课堂展示中,普遍存在着学科意识不明确、学科特色体现不明显等问题。有的课改学校陷入了新应试教育的误区。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让学生“感受学科之美,发现学科之魅”,必须建构高效的课改推进系统,必须站在更高的维度,更加关注生命,更加关注心灵,从师生心智的改变深化课改,促发更好的成长。
二是从中小学课改走向大中小学课改共振。从高效课堂走出的学生发展后劲究竟怎样?这需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科学研究。一些课改学校缺乏科学的学习理论支持,缺乏科学数据的研究论证。信息技术如何与课改高度融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黑板,提供学材,让学生互评、互测……这些都需要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介入与跟进。陕西师范大学等先行者已启动了课堂教学改革,陕西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前不久,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成立……众多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启动课改,必将改变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理念与方式,与中小学课改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课改深化要“就高打低”。课改人要避免新应试教育,必须提高一个维度破解难题,必须更加重视人的价值。教学的问题往往需要站在教育的高度来处理,教育的问题往往需要站在生命的高度来处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信息化变革,不仅是学习条件与工具的提升,更是思维与科学的迭代,需要课改人以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借大数据支撑教学,用智能产品提升学习效能……这应该成为课改人破解难题的方法论。答案永远比问题高一个维度,这就像一盏解决问题的明灯,值得实践、内化。
未来始终在靠近,课改始终在路上。“走过了20年,当课改的理念、方法、条件、工具均已成熟,新的课改征途就需要在‘人的成长’上下功夫。”一名与会专家说。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友情链接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产品服务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