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馍,小时候不知道什么主食副食之分,只知道我婆说过人只要有白馍吃,这日子就是瓷实日子。
那个时候我家人多,大小七口人,每天都离不开蒸馍,我屋一般也就是两三天蒸一回馍。婆和妈都是蒸馍的好手,蒸的馍暄软白透,好吃的很。其实我觉得能称得上蒸馍高手的就是碱面放的多少比较合适。蒸馍的程序很多,首先就是起面,一般要么晚上起,第二天早上蒸,要么早上起,半下午蒸。过去蒸馍起面是要用老引子面的,小时候每次起面的时候,我就会问我妈,面引子哪来的,我妈说每次蒸馍剩下的,我又问我妈,要忘了剩咋办?我妈说就到隔壁婶子家借,我又问那要全村都忘了怎么办?这些问题无外乎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妈被我问得烦了,就会拿起扫案板的笤子刷刷,撵的我满院跑。第二天早上在热炕上发了一晚上面起圆了,我婆就把发好的面放在案板上,这下就到了蒸馍好吃不好吃的关键环节——使碱揉面,婆挽起袖子,一边揉面一边给我说,多大的面,多少碱合适,怎么个揉法,一定要学会蒸馍,将来嫁了人,婆家就不会挑刺。我自然也从面团上切下一块来,和婆一起揉。在农村,蒸馍心里不瓷实的女人,会掐下一个蛋儿面,放在碳锨上,放在锅底下烧烧,取出掰开,看看颜色,基本就能看出使碱效果,但对我婆这样的蒸馍高手来说,在揉面的过程中,面内气泡的大小,声音,均匀成度,就能判断出今天的馍是碱大还是小了。婆揉面的时候,基本上我感觉使出了全身的劲,腰低的都能趴到案板上,就在这一揉一撮一剁两手一拘之间就是一个馍,一个个齐整的被婆摆在篦子上,等到馍搭到锅,婆把老碗扣在锅盖上,剩下的事就是我和弟弟的事了。“娃娃勤,爱死人”我婆这话一出,我和弟都挣着烧火,拉风箱,只听着风箱刺啦啦,刺啦啦的响,我们烧着火,锅底下少不了我给弟准备的咬渣儿,洋芋,红芋,大蒜……反正能烤得都被我扔进了炉膛里,我们吃着,烤着,把大把的柴火往里添,锅盖上的老碗一响,婆就大喊火大了,现在才知道原来扣老碗既可以压住气,更是防止烧火人不上心的报警器。过去蒸馍我婆不看表,总会用她的中指量上半根香点上,香烧完,馍也就熟了。馍熟了接锅,气冒得白圆白圆的,蒸馍看着白虚白虚的,那个时候我就特别爱吃刚出锅的馍,夹上油泼辣子,或者肉臊子,香香的咬上一口,吃馍的时候手握的紧紧的,都不敢想掉个馍渣渣,那种美,估计只有咱关中人能体会到。
长大了,出门了,日子也不像以前了,快餐似的生活把我们都解放了,馍去馍店买就行了,再不用蒸馍了。我和婆学的好手艺,一年到头也就腊月蒸馍使上一回,婆婆总夸我馍蒸的好,包子一个个都包的亲嘟嘟的。疫情期间,我们都宅在了家,不蒸馍是不行了,我又体会到了那种幸福,一个个白蒸馍从我的厨房里一锅锅出来,家人吃着高兴,我更是有存在感。现在的孩子都说馍没有面包好吃,可他们哪里知道,在我们那个只有馍的日子里,上学靠自己带馍的日子里,吃到自己家刚出锅的蒸馍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蒸馍有时成功,也会有失败。碱大了或者碱轻了,婆和妈就会变着花样去做,烙锅盔,炸油饼,炸油馍,有时候我们倒觉得还是个好事,在一年舍不得吃油的时候,因为蒸馍失败,还能吃上好的,这不正是人生嘛,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失败了也许是另一种成功,因为还有下一次,还有希望,还是不能放弃的。
(作者简介:刘娟,笔名:关中女子 一个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喜欢乡土文学创作,其作品《搅团》、《一把雨伞》、《烧炕》等在《金鄠视野》发表。)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教育信息网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25 / 05月
07 / 06月
18 / 05月
07 / 06月
24 / 05月
19 / 05月
视频
原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