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nedunews@163.com | 人员查询 | RSS地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农村小学生目前的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有:在学习习惯上,由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上课时注意力易分散,不能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对待作业,书写潦草、敷衍了事,抄袭作业现象“蔚然成风”;在学业上遇到问题时也因为“面子”羞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沉迷手机、网络等虚幻世界,厌学情绪严重。在生活习惯上,相当一部分孩子喜欢我行我素、自私自利,没有班集体意识,缺乏换位思考能力;意志脆弱,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课桌上到处是随意摆放的课本,课桌下是随意乱扔的纸屑;劳动技能低,怕苦怕累;生活秩序混乱、没有规律等现象。此外,他们在人际交往习惯上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学生的素质较低,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缺乏相互理解、包容的心理,再加上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冲动,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这都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正常成长。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面对客观现实,针对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

       一、组织学生学习制度,抓好行为训练。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开学的第一周就开展了以“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内容的养成教育宣传周,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班规,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等。把训练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因为小孩子常常不大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这时若能给予他们很好的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体会那样做的好处,等到他们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此时,良好的习惯也已经养成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可以有计划地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重阳节”孝敬老人等,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学习中把课本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让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在班上有哪些是污染环境的行为?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小事,自己教育自己,这样的形式比长篇大论空洞的说教显然效果要好。

       三、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单纯,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父母的化身,道德的化身,智慧的化身,老师的言行胜过他们的父母, 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多过听父母的话。他们会把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老师的行为举止,模仿老师的态度、品行,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而, 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态度和蔼,关心和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示范,以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认为老师是值得尊重,值得学习,值得信赖的。老师以德育德,以行导行,通过老师的榜样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

       四、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一)建立严格的评价制度。

      少先队大队部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值日生评分机制,红领巾监督岗每天早读都到卫生区、教室检查学生的红领巾、衣着、仪表及卫生情况,形成每周一次的文明班级评选;建立榜样评价机制,每个学期的一次的“文明之星”“卫生之星”“礼貌之星”“学习之星”“阅读之星”评选等,通过“五星”评选树立榜样;建立班约制度,大队部要求每个班的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班规公约;此外,学校还建立教师评价机制,通过一些系列的评价机制规范教师的行为,以达到立德树立,为人师表,并把它纳入到师德师风评价之中。

     (二)榜样示范,“奖优促差”。

      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实效性,在学生出现良好行为时,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奖励,按照要求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强化训练。在日常教育中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全程监督、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及时评价。采用自评、生生评、小组评、家长评及教师评等方式,评选优秀个人、优秀小组等树立榜样,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提高自觉性和意志力。

       五、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一位教育家曾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是多么重要。我们常感到有的学生习提升较大,是因为家庭成员身上有很多坏习惯,如有的学生家长爱说脏话骂人,孩子就潜移默化地把这个坏习惯带到了学校,使校内外教育不一。另外,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也要让家长检查、督促。所以,只有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配合,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习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家校合一,才会有效果。平时,我们要利用家长会、家访、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家长交流,指导督促家长配合学校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一,齐抓共管。

       总之,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育者的宗旨,也是顺乎国情、全乎民意的。“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的真谛所在。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用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张京)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友情链接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产品服务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